2016年8月,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77位。
这是因为没有任何机制来引导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发电公司这样做,很多发电公司甚至都不计算边际成本,而只计算会计成本,即平均成本。为了避免基于多段报价的统一市场清算价模式的弊端,采用高低匹配报价交易模式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为了揭开电力市场的神秘面纱,学术界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电改再次爆发出火花的当下,学术界的热情亟待被点燃,而且需要理论研究者们继续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机制设计理论一直试图找到诱导市场参与者申报真实成本的方法,但现有的机制设计模型和方法还远未达到可以引导发电公司申报边际成本的程度,而且机制设计方案的实施本身也需要成本。在国外的电力市场上,可以通过限制市场份额削弱这种市场势力,例如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超过市场份额10%的发电公司必须出售发电资源,而我国的发电公司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在国家明确要求做强做大的背景下,市场势力难以被削弱,从而为报高价顺势找到了很好的借口。而且两个细则的实施总体上是比较成功的,这为辅助服务的市场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即使在电力市场中建立了容量市场,电力公司可以用容量费用来回收部分投资成本,但终究不能期望发电公司会按边际成本报价。尤其是在日负荷高峰时段,这有可能导致极高的市场价格,甚至有可能导致市场崩溃。从进度条来看,记者总结了以下几条:输配电价改革稳步推进,逐步由分省、分电压等级核算历史账本向建立电网长效监管机制转变;省级市场建设如火如荼,多方博弈大多尘埃落定,该有的交易机构和市场主体均已出世,初步建设以发电企业与工业用户直接交易为主的电力中长期市场,已引入或正准备引入零售商角色,少数省份有意逐步靠拢现货市场;跨省跨区市场建设普遍进展不大,省间壁垒难破,而随着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的增加,以及燃煤电厂降价空间收窄,直接交易规模扩大,用户的选择会否倒逼跨省跨区交易机制建设,成为一道新的思考题。
东北辅助服务市场2016年10月8日,经国家能源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同意开展东北区域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专项改革试点的复函》(国能监管〔2016〕292号),正式同意东北开展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小结:几乎每个获批的电改综合方案中均有提及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相关内容,也有省份公用转自备,鼓励建设局域电网的情况出现。可以预见,未来电网企业与社会资本将共同解决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如何安全、科学地接入大电网,如何提升运营效率,合理降低电价等问题。小结:从售电侧改革启动时的售电热逐步转向配售电热。
2016年7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优先发电试行办法》,提出各省(区、市)安排一定规模煤电机组为可再生能源调峰,具体数量由各省(区、市)政府有关部门会同电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调整。新疆电改综合试点方案中提到,强化自备电厂运营管理,探索以市场化方式逐步代替系统备用费的机制。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出资占比70%,其他股东包括: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能国际能源集团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每家企业占股5%。关于配售电改革政策的出台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和《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从国家层面首次明确了新增配电网业务范围,并指出有配网的售电公司,原则上应实行配售分开;配售电公司需要代付可再生能源补贴等等。随着首批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发布,意味着此前还在台下的工业园区争夺战正式登上舞台。这一问题可能唯有历史才能检验。
小结:如何解决线损、交叉补贴、售电量不达预期等值的关注;如何从解决历史成本到建立对电网企业的长效监管机制及投资后评估制度等可能是未来要点。随着新增配电业务试点放开,单纯分省、分电压等级核算输配电价是否仍然合理,是否将按供电区域核算配电价格也可能成为下一步讨论的话题。除传统使用外来电的北京外,各交易平台所在地的发电机组与当地用户成交,甚至本市发电机组与本市用户成交成主流,点对网机组成交占比小。天津电改方案显示,将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加挂京津电力交易机构的牌子
一、核实组织方式核实分为总部直接组织实施和总部统一组织省公司实施两种组织方式。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以下简称核实)工作的目的是减少供应商制作投标文件时的重复性劳动,提高评标工作效率。
二、核实范围核实范围包括总部直接组织实施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产品目录、总部统一组织省公司实施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产品目录(详见附件1、附件2,以下简称核实目录)内产品,以及其他类产品等。拟申请参加核实的供应商,须及时关注EPC平台相应产品具体公告,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请,规定时间之外的申请概不接受。
供应商在资质能力核实工作中提交的资质文件(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型式试验报告、检测报告、产品检验合格证、产品鉴定证书、定型试验报告、全性能试验报告、生产许可证、企业最高计量等级证书(含标准表及检定装置)、3C认证、排污许可证、计量检定证书、生产厂房租赁合同、土地使用权证等)如已过有效期,则属无效文件。供应商可自愿提交核实申请,参加核实工作。资质能力核实并非参与投标的前置必备条件,未参加核实的供应商仍可正常参与招投标活动。五、注意事项供应商须对所提供信息、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核实范围、时间可能有所调整,各批次具体安排将在国家电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以下简称ECP平台)提前发布公告,请以相关公告为准。具体各产品核实要求参见核实标准。
对招标投标活动产生严重影响的,将依法向政府招投标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现场核实是指对供应商的生产现场条件进行核实,一般包括生产厂房设备,试验装备人员和产能等方面,并对供应商生产工艺控制、试验检验程序操作、原材料组部件管理等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和要求以现场核实前通知为准。
四、核实流程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流程详见附件3。文件核实是指对供应商提交的资质业绩文件进行统计核实,一般包括营业执照、第三方审计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明业绩的销售合同、用户运行证明,必要的生产许可证、型式试验报告以及核实标准中要求的必备生产、试验设备支撑材料等,具体内容和格式要求以相关公告中要求为准。
国家电网公司对通过总部直接组织实施核实的供应商发放《国家电网公司集中规模招标采购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证明》(以下简称《核实证明》),对通过总部统一组织省公司实施核实的供应商发放《国家电网公司集中招标活动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结果证明函件》(以下简称《证明函件》),取得《核实证明》/《证明函件》后可直接在相应产品投标时应用,不需要再附相关的证明材料。请各供应商认真梳理本单位的资质文件,及时更新,确保在参加每一次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时,相关资质文件处于有效期内。
对于提供虚假信息或材料的供应商,一经发现,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三、核实时间2017年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工作计划如下表。核实分为文件核实和现场核实两种核实方式,一般先开展文件核实,文件核实满足要求的供应商再进行现场核实资质能力核实并非参与投标的前置必备条件,未参加核实的供应商仍可正常参与招投标活动。
文件核实是指对供应商提交的资质业绩文件进行统计核实,一般包括营业执照、第三方审计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明业绩的销售合同、用户运行证明,必要的生产许可证、型式试验报告以及核实标准中要求的必备生产、试验设备支撑材料等,具体内容和格式要求以相关公告中要求为准。具体各产品核实要求参见核实标准。
一、核实组织方式核实分为总部直接组织实施和总部统一组织省公司实施两种组织方式。国家电网公司对通过总部直接组织实施核实的供应商发放《国家电网公司集中规模招标采购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证明》(以下简称《核实证明》),对通过总部统一组织省公司实施核实的供应商发放《国家电网公司集中招标活动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结果证明函件》(以下简称《证明函件》),取得《核实证明》/《证明函件》后可直接在相应产品投标时应用,不需要再附相关的证明材料。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核实范围、时间可能有所调整,各批次具体安排将在国家电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以下简称ECP平台)提前发布公告,请以相关公告为准。四、核实流程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流程详见附件3。
请各供应商认真梳理本单位的资质文件,及时更新,确保在参加每一次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时,相关资质文件处于有效期内。五、注意事项供应商须对所提供信息、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对招标投标活动产生严重影响的,将依法向政府招投标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供应商可自愿提交核实申请,参加核实工作。
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以下简称核实)工作的目的是减少供应商制作投标文件时的重复性劳动,提高评标工作效率。拟申请参加核实的供应商,须及时关注EPC平台相应产品具体公告,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请,规定时间之外的申请概不接受。
核实分为文件核实和现场核实两种核实方式,一般先开展文件核实,文件核实满足要求的供应商再进行现场核实。二、核实范围核实范围包括总部直接组织实施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产品目录、总部统一组织省公司实施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产品目录(详见附件1、附件2,以下简称核实目录)内产品,以及其他类产品等。
供应商在资质能力核实工作中提交的资质文件(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型式试验报告、检测报告、产品检验合格证、产品鉴定证书、定型试验报告、全性能试验报告、生产许可证、企业最高计量等级证书(含标准表及检定装置)、3C认证、排污许可证、计量检定证书、生产厂房租赁合同、土地使用权证等)如已过有效期,则属无效文件。对于提供虚假信息或材料的供应商,一经发现,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